产品展示Position

你的位置:蓝狮娱乐主管 > 产品展示 > 同舟共济山海间 共建共享“绿色丝路”

同舟共济山海间 共建共享“绿色丝路”

发布日期:2024-12-17 21:37    点击次数:154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广州12月9日电(记者卫韦华)向绿而行,美美与共。9日,一场聚焦绿色低碳与国际合作的重要盛会——绿色丝路与国际合作暨“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南沙召开。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生态环保的新路径与大数据服务平台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筑“绿”为基数字赋能共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贯穿古今,连通世界。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发展,数字经济凭借其打破时空界限、延伸产业链条的优势,正成为全球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大数据牵手“一带一路”大有可为。论坛中,多位嘉宾指出,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协同融合,既是推动高质量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机遇,更是使命。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经历飞速发展,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机遇。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推出“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信息数据库、构建“一带一路”大数据服务伙伴关系,不断加强数据的分析研究,以期有力地推动绿色“一带一路”数字化建设。

“‘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正当其时、大有可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李高表示,未来应以数字化赋能多边务实合作,促进共建国家在气候变化、能源、环保方面的政策协调、数据共享、能力建设、技术交流、项目对接。

对于如何继续建好、用好“一带一路”生态大数据平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开放司二级巡视员孙雪珍表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等国际载体将与共建国家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绿色低碳发展、环境气候治理等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隽表示,丝路基金10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融资活动,以影响力投资为抓手,撬动数字、智能、绿色的丝路建设,推动“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

共享红利提升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水平

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从内在发展条件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破解资源约束、减少环境污染、推进节能减排等任务紧迫。研讨会上,多国嘉宾表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建设,汇聚起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合力意义重大。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部政策中心主任巴霍迪尔·索卡洛夫介绍,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开发了专门用于建立环境监测的系统平台,统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且启动对空气污染指数、水和土壤成分的监测。明年,该国还将在全国安装IP摄像机,用来查明未经许可的垃圾倾倒点。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沙婉萍提到,作为中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中铁路系统运行的列车以电为能源,这一转变对实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减排目标助益良多。

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领事哈里斯·珀特尼表示,马拉维共和国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气候变化的管理、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来减缓碳排放,为该国的绿色发展转型提供了方向。

“我们也看到中国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能源、太阳能、电池板、锂电池以及其他备件上实现绿色能源产品的转型。”哈里斯·珀特尼说。

柬埔寨区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HimRaksmey表示,2023年柬埔寨新政府在国家的层面上建立了立法和制度方面的框架内容,来促进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的解决。

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联席主席、首席执行官若泽·里卡多·多斯桑多斯表示,巴西与中国在很多新的领域进行了合作,尤其是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体现了巴西正在推进的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积极态度,也是巴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的体现。

在全球碳中和面临何种问题和挑战方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全球高分辨率碳排放分析,可以看到全球从1970年以来,陆地、海洋和航空的二氧化碳排放还是在快速增长,尤其是火力发电、钢铁和水泥这三个重点行业。未来,新能源产业供应链的关键材料需要国际更进一步的合作。中国在面向新能源的各种关键材料的开采、炼制和后续产品化方面,基本都在全球前三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高翔表示,过去8年间,全球的风电增长1.36倍,太阳能增长5.2倍,中国增长了2.41倍,太阳能增长了13.12倍,提早6年完成了12亿风光装机容量的目标。在此背景下,要构建以风光为主体的面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体系,还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全球合作,共同推动这些技术的成熟、转化和落地。

面向未来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

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不断探索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全力促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中国动力”。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技术交流部负责人王祖光谈到,“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包含了1500余项针对大气、水、土壤的绿色技术;200余个国家与地区环境方面的信息;4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法规标准以及68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国别信息。此外,平台还建设了特色的专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平台、绿色低碳技术的电子展馆以及绿色技术的对接平台。

作为中国的第一经济大省,绿色低碳发展一直都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据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气候变化与交流处处长洪建武介绍,近年来,广东出台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等的规划、方案以及技术文件,形成了综合、全面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同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区域碳交易试点市场,目前,已将占全省碳排放超过65%的电力、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近500家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范围,碳排放总量和强度都实现了双下降。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作为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中心的驻地,近年来以气候投融资为主要内容,下大力气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据武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露露介绍,武昌区首创提出了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实行“碳金融四大行动”,以碳共识开展绿色低碳广泛宣传,将辖区的40多家职能部门纳入到气候投融资绩效评价体系。

在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委员会前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唐丁丁看来,当前“一带一路”的新能源转型投资方面还面临一定挑战,主要包括企业对东道国认知不够精准、境外投资企业对社会责任要求的把握不准确、缺少国际商业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等方面。

“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投资者作为国际规则的践行者,也应该是国际规则的守护者。”唐丁丁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者还需要强化国际化能力、精准地把握东道国的法规和标准。

据悉,研讨会上还举办了圆桌论坛,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技术部副处长闫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教授鲁玺、北京博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雷、分水岭公司总经理庞晓云、蓝点起源(Climind)创始人王瀚元等嘉宾就“绿色丝路”建设和国际合作等主题建言献策。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蓝狮娱乐主管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TOP